戏说三国,笑品三战!各位主公大家好,欢迎来到全新历史品鉴栏目《阿志说三国》!我是你们的狗头军师阿志~
说起三国时期“坑爹”的人物,我们通常都会想起吕布。他先后拜丁原、董卓为义父,之后又亲手杀了他们,人送外号“义父杀手”。
但是和马超比起来,吕布在“坑爹”这方面恐怕是要屈居第二了——因为吕布坑的是义父,而马超坑的可是亲爹呐!
说起马超坑爹,就不得不聊聊马超的家世与那场著名的坑爹战役——潼关之战了。
据传,马超一家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,也算是出身名门了...
到了马超祖父马平那一代,虽然家族没落,但靠着父亲马腾戎马一生的战功,家族又有了兴起之势。曹操因马腾有功,特征召马腾携全家前往曹操的地盘当官,可以说,马腾一家实际上成了曹操制衡西凉兵的“人质”。当然了,在不同的史书中对于此事的说法并不一致,《三国志·马超传》称马腾韩遂不合而请求入京;《典略》称马腾自见年老入京;《三国志·张既传》称马腾被曹操强制“请”入京。
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年),曹操称攻打汉中张鲁,要借道关中,这一说法引起了以马超、韩遂为首的关中军阀的怀疑,认为这是曹操“假道灭虢”之计,也就是以借路经过的名义来灭亡这个国家。于是推举韩遂为都督,集结羌胡汉军队共十万屯兵潼关,以抗曹操,史称“马超、韩遂之乱”。
但马超这一造 反,把他那老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置于了尴尬的境地,等于是马超向曹操表明了弃这几人于不顾。
于是,曹操在潼关之战结束后,也就是建安十七年(公元212年),将入京的马腾一行人杀害。不过,这是在马超输掉潼关之战之后的事情了。潼关之战的初期,马超一度占据了优势,应该是没想过自己会输的。而且,“三国第一坑爹”马超不仅坑了亲爹马腾,自然也没放过义父——韩遂。
当时的关中势力共有十部,其中以马超和韩遂最为强大。马超为了拉拢韩遂一起对抗曹操,不惜拜韩遂为义父。按理说来,韩遂在早年间与马腾是结义兄弟,马超为了联手抗曹拜为义父也说得过去。但问题在于,韩遂马腾由于利益纠纷反目成仇,彼此连年征战,韩遂还杀了马腾的妻儿,可以说是与马超有了不共戴天之仇。但这还能拜为义父,只能说马超确实称得上三国第一坑爹的名号。
可惜,为了利益的结盟始终是不牢靠的。曹操只是略施离间计,就把马超与韩遂的“信任”轻易摧毁了。曹操的具体操作是先在阵前故意和韩遂聊一些有的没的,导致马超心生疑虑。
之后曹操又写信给韩遂,却在信上故意涂抹修改,韩遂为了取信于马超把信给马超观看,马超看到信上的修改以为是韩遂骗自己,反而加重了对韩遂的不信任,认为韩遂与曹操暗通,至此,关中联军两大核心成员信任全无,为之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。
虽然曹操最终取得潼关之战的胜利,但是在战争前期,马超还是有”本钱“与曹军叫板的——他的本钱就是精良的军队与个人的勇武。
其一,古代的骑兵相当于现代的坦克,而西凉铁骑更是特种坦克,马超作为这只特种部队的将领,手握“重兵器”,且马超的骑兵中有不少是羌胡部队,少数民族的骑兵战斗力更强。
曹军议者多言:关西兵强,习长矛,非精选前锋,则不可以当也。结合起来看,就是马超不仅有西凉铁骑,还有精锐的长矛部队。
其二,马超本人的战斗力爆表。就连曹操都承认,“马儿不死,吾无藏地也”。潼关之战的初期,马超曾一度占据优势,逼得曹操与之谈判,在谈判过程中马超想凭借的自己的武力生擒曹操,但忌惮于许褚在一旁才没有动手。这个典故后来被演义中改写成割须弃袍和许褚裸衣战马超。
可惜的是,马超虽然手握强大的异族骑兵,并且在战役中一度占据了优势,最终还是被深谋远虑的曹操击败,输掉了潼关之战,并在日后投靠了刘备。
长久以来,人们对于马超是否真的坑爹众说纷纭,有人认为“这不明摆着是在坑爹吗?这还用洗?”;有人认为“马超可能因为时局所扰不得已而为之”,那么各位主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?
唉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还好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机会改写“历史”——在年度剧本《潼关之战》中,各位主公可以选择加入马超阵营,联合上羌胡和氐族的异族势力,重新开启潼关之战。
同时马超势力更有“侵略如火”、“士气如虹”、“势如破竹”的专属势力特性加成,助力主公在潼关之战中击败曹操,帮助马超洗刷“坑爹”之名,并还能尝试改变三国历史的走向~
让我们下期再会~
参考文献
《三国志·卷三十六·蜀书·关张马黄赵传》
《三国志·卷十三·魏书》
《三国志·卷十六·魏书》
《后汉书·董卓列传》
《资治通鉴·卷六十一》
《典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