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狱绘图
所以,游戏评分系统真的靠谱吗?为什么“我老爸得了MVP!”这个梗会在玩家群体里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?
事情发生在一场简单的排位赛结束后,《英雄联盟》主播“小明剑魔”因为在直播中连败,惨遭弹幕调侃:“2-4的剑魔评分还没0-3的奎桑提高”,当场红温。
有连跪经历的玩家们应该都懂,当人处于红温状态下,是需要进行一些情绪输出的。比较常见的方式包括不限于:在聊天框“弹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”、”拜访”一下对方的亲戚朋友、或者干脆点直接“告别”这款游戏等等……
但作为一个口条子十分伶俐的主播,“小明剑魔”自然没有选择这些普通的输出方式,而是给观众表演了一波哲学小课堂,吟唱出2025第一抽象圣 经:
这段通俗易懂的抽象比喻小故事,狠狠的抨击了游戏的评分系统不准确,对部分玩家的隐性贡献很不公平,以及观众心中被评分所占据的异化思维。
尤其是搭配上主播那抽象的伪人表情,更是为这条片段提供了强大的助力,没过多久就火爆出圈,引起各个领域的疯狂二创,疯狂蔓延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。
在轻松席卷了游戏圈后,隔壁历史圈的“MVP老祖宗”们反而将这个梗升华到了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度,从项羽怒斥韩信,到诸葛丞相吟唱圣 经,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各种历史人物都能锐评一波“MVP”。
而上完历史课后的课余时间内,我们也可以插播几条动漫圈的最新消息,比如《百变机兽之洛洛历险记》中“手法大帝”洛洛嘲讽“数值怪”晶晶,或是雷欧奥特曼面对憋屈剧情的愤怒辩驳。
总之只有你想不到,而没有疯狂的“MVP公式”做不到。同时这也导致我一度患上了“抬手PTSD”,最近只要看到有人举起双手,并将掌心对准我,就会感觉有人在大声呐喊“躺赢狗”!
不过,虽然“MVP”这个梗已经被解构的极为常态化,已经成为2025年互联网的底层逻辑。但说到底,这个梗的初衷主要还是针对游戏评分系统进行的吐槽。
接下来就让我们聊回游戏,所谓的“评分系统”最早可以追溯于游戏诞生之初。这些上古时代的宝贝们受限于设备、技术等原因,游戏内容较为匮乏,于是便采用“分数”来鼓励玩家反复游玩,竞争最高分。
简单的像素画面顶端,有着最为瞩目的“分数栏”。既让玩家得知自己的实时得分,又吸引着玩家不断开局再来一把。直到今天,像《俄罗斯方块》这类古早游戏的世界纪录,还是全球各地玩家们乐此不疲的挑战目标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当下的游戏早已不再单调,动作、射击、开放世界、角色扮演……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能够满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,简单的“分数”很难成为玩家的游玩动力。
所以,现如今的“评分系统”也步入了新阶段。比如国民级MOBA手游《王者荣耀》就将“评分”细化为输出、承伤、经济、参团率等多个数据,并通过同位置的玩家大数据来进行比对,最终产生出本局比赛的评分。
别太在意评分系统了,玩游戏还是“图一乐”最为重要,如果真的变成数据魔怔人每天就喜欢看大家的评分,那倒不如来上一把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纸牌桌游,这加倍加倍再加倍的超高分数,绝对能满足你的评分狂热。